?當前位置:粉體圈首頁>粉體技術>技術前沿>正文 |
顆粒形貌影響催化效果研究結果:削尖腦袋效果好!
2020年09月23日 發布 分類:技術前沿 點擊量:254
|
最近,萊斯大學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 Nano發表了關于顆粒形貌對光催化劑催化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不同粒形的光觸媒的催化效果差異很大,由此也表明粒形設計的重要性。 萊斯大學納米光子學實驗室(LANP)的研究人員很早就發現顆粒形貌會影響光催化劑的能力,在比對研究中,LANP的研究人員選擇了三組樣品:有14個面和24個鈍角點;六個面和八個90度角的立方體;同樣六面八角,但卻是非常尖銳的“八足蟲”。研究人員對這三個樣品的氫解離性能作對比。測試表明,八足蟲的反應速度比14面納米晶高10倍,比納米立方體高5倍。章魚的表觀活化能也較低,比納米立方體低45%,比納米晶體低49%。 三種納米催化劑形貌示意圖 由此實驗人員得出結論,“角度越小,催化效率越高”。但是角度也受到晶體化學合成的限制,因為材料的單晶結構并不受主觀喜好所影響,它是特定的?!斑@項研究表明,光觸媒形狀是另一種設計元素,工程師可以用它來制造具有更高反應速率和更低活化勢壘的光催化劑”,“ 我們輸入光的波長和粒子形狀就可以預測催化效果”。 編譯 YUXI 相關內容:
|